北京弘洁蓝天科技有限公司-HONGESKY
2022-05-23 15:21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分享到:
地方、企业乃至个人碳排放数据标准的统一,数据的准确合理是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考核推进的依据,对参与全国碳市场乃至地方碳市场的控排企业而言,碳排放数据和配额量就是真金白言,涉及公平正义,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张昕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准确、可靠的碳排放数据是全国碳市场有效规范运行的生命线!
 
目前我们看到很多省及直辖市生态环境厅也出台了本区域的分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指南,在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下,各地标准的统一衔接也非常重要。
 
其实“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已经成为中国最高经济规划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NDRC) 和能源监管机构国家能源局自上的而下的共识和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2022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出席,介绍经济和生态文明领域建设与改革情况,并答记者问时指出:对于如何推进“双碳”工作第一要加强统筹协调,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在2022年第5期《党建》杂志,撰文指出,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什么是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张昕认为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碳排放数据监测计量、核算、报告、核查等技术规范体系,实现碳排放及相关数据信息化存证溯源、不可篡改和加密,实现数据在线交叉验证,强化数据在线核查、异常数据精准识别和预警等。
 
当前的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问题?如何建立完善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体系?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张昕5月11日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全国碳市场碳排放数据质量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技术服务机构和重点排放单位不按照技术规范要求监测碳排放活动水平数据和采制煤样、不按照频次要求开展化验分析、用经验值补齐缺失煤质数据、参数选用和数据统计错误,以及原始数据记录混乱等,还有不按技术规范要求开展数据核算、检测、核查。
 
一些技术服务机构、重点排放单位数据弄虚作假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守法意识,受利益驱使铤而走险,加之全国碳市场法律法规层级低,对违法违规处罚力度低,法律震慑力弱。
 
虽然数据弄虚作假不具有普遍性,但会影响全国碳市场有效规范运行,危害不容低估。因此,为确保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亟待强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高法律法规层级,建立完善监管制度,堵住制度漏洞。亟待强化能力建设,提升技术服务机构和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数据管理能力。
 
如何建立完善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体系?
 
国家碳交易主管部门已研究制定了电力、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化工、民航等24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根据重点排放单位核查和报送排放数据中出现的问题与配额分配需求,修订完善了碳排放核算技术与报送指南,规范碳排放活动水平数据的监测和关键参数实测。
 
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进一步规范了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碳排放核算技术及管理要求,还将进一步组织制定、修订有关行业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等相关技术规范,强化碳排放数据全链条管理。
 
张昕: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有的企业没有及时加强相关能力建设,未按照技术规范开展碳排放数据管理,不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造成市场流动性不足,交易不活跃,也导致部分重点排放单位的配额清缴履约成本升高;有的企业还对全国碳市场的认识有偏颇,将碳市场作为“投机获利”的工具;更有甚者在利益驱使下,与个别技术服务机构一起弄虚作假、篡改数据。
 
除了电力行业外,其他七大高耗能行业的核算难点?
 
据财经十一人微信公号报道:
 
碳市场管控企业的碳数据核算分为配额和实际排放量两方面。与火电行业相比,其他高耗能行业的数据核算更加复杂。火电企业的原材料相对简单,就是煤,生产过程也相对统一,其他行业则不同。
 
全国碳市场以基准线法分配碳排放配额,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是计算企业应获配额的基础。发电行业的产品是标准化的一度电,其配额核算较为容易,而其他行业的产品更加多元。
 
火电企业的原材料相对简单,就是煤,生产过程也相对统一,其他行业则不同。
 
比如,钢铁生产涉及六七道工序,需要将每个工序的排放计算清楚;化工行业生产同一种产品,往往需要截然不同的原材料、工艺流程,碳排放量也就不同;水泥行业需要每天监测熟料中氧化镁和氧化钙的含量,不仅测量过程复杂,数据量也较为庞大。来自钢铁、化工、水泥等多个行业的人士曾向《财经十一人》表示,所属行业碳排放的核算标准不太明确,给数据核算工作造成了困难。
 
为了将高耗能企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相关部门为此已筹备了八年多。早在2013年11月,国家发改委就印发了钢铁、化工、电解铝、发电、电网、镁冶炼、平板玻璃、水泥、陶瓷、民航这十个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2016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全国碳市场将纳入八大重点排放行业: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全国碳市场主管部门2018年调改为生态环境部之后,这八大高耗能行业的碳排放数据核算、报送和核查工作也一直在持续进行。
 
某位电解铝企业的资深人士对《财经十一人》表示,电解铝行业碳排放数据的核算指南已基本成型,但业界对个别参数的数值选择仍有争议,最大的争议在于企业所用新能源电力的比例。电解铝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外购电力,绝大多数电解铝企业所用电力是直接从电网购入,每家企业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其实并不相同。为了便于统一计算,所有企业用一个固定比值的话,会导致不公平。
 
 基于全国碳市场的强度基准线政策,生产同一种产品的企业若拥有多种工艺流程就会有多种基准线,主管部门每年需要花大量时间来摸底各行业的基准线水平。而欧盟碳市场的基准线是总量控制,其划定方式是不管其他条件如何,同一种产品只有一条基准线,这有利于该行业从高碳排放向低碳排放转型。全国碳市场应尽快考虑从碳排放强度控制转变为总量控制,以便与双碳目标接轨。
 
核算标准之外,企业自身的核算能力也存在不足。按照政策规定,企业应自行核算并完成碳排放报告,再由政府委托的核查机构进行核实。有业内人士告诉《财经十一人》,火电之外的高耗能行业,绝大多数企业还不具备核算能力,不能自主完成碳排放报告,很多企业都是请第三方机构核算。
 
别的碳排放数据统计方法,能否解决问题?
 
张昕指出:碳市场碳排放数据有两种成熟的统计方法,即核算法和连续在线监测法。部分专家认为,连续在线监测法可及时、直接获得碳排放量,并且比核算法获得的数据精度高,建议在全国碳市场推行碳排放连续在线监测法。
 
核算法是国外主要碳市场和国内试点碳市场碳排放主流统计方法。目前,我国七省市试点碳市场均要求管控企业开展碳排放核算,仅极少数管控的发电企业开展了碳排放连续在线监测。
 
无论是欧盟碳市场,还是美国加州、RGGI碳市场,与核算获得的碳排放数据一样,均要求对连续在线监测获得的碳排放数据进行严格的第三方核查,包括采用核算法进行校验,以确保碳排放数据质量。
 
连续在线监测法适于计量有组织排放源的碳排放,如发电机组碳排放监测统计。受设备成本和技术管理条件限制,连续在线监测法目前不适于计量无组织排放源、工业过程排放或者排放源多而分散的企业的碳排放监测统计。
 
如果在不同的行业采用不同的方法计量碳排放,还必须在技术上处理好不同行业碳排放数据的可比性问题。相比之下,核算法既可用于计量有组织排放源碳排放,也适于计量无组织、工业过程、分散排放源的碳排放。
 
从成本上看,通常,连续在线监测碳排放精度要求越高,设备和维护成本越高,技术管理要求越高。例如,随着碳排放连续监测精度和功能要求增加,一台国产连续在线监测设备成本从10余万元可能增加到30余万元左右。
 
如果在发电机组现有污染物连续在线监测设备上增加一个碳排放连续监测模块,将会进一步降低设备成本,借助这一设备升级改造可以实现碳排放连续在线监测。
 
目前,全国碳市场已初步建立了碳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技术规范体系和监管制度,但尚未建立碳排放连续在线监测技术规范体系和监管制度。
 
因此,根据核算法与连续在线监测法技术特点和适用领域,以及目前全国碳市场碳排放数据核算管理和技术规范基础,全国碳市场碳排放数据统计应是核算法为主,连续在线监测法为辅助,并在发电行业积极试点连续在线监测碳排放,通过两种方法相互校验提升数据质量。
 
为及时快捷地分析研判碳排放情况,生态环境部正按照“面向管理、辅助核算,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立足业务、兼顾科研,统筹融合、协同联动”的原则,在发电行业开展碳排放监测试点,评估连续在线监测支撑核验企业层面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这项试点还将扩大到更多的企业,探索通过核算法和连续在线监测法相互核验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
 
来源:第一财经、财经十一人。
上一篇:高端访谈 | 李晋宇: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河北
下一篇:生态环境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